民间艺术走上市场化产业化 马勺脸谱探寻突围之道
薛亚兵者,宝鸡陈仓人氏也,刚过而立之年,苦练西府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十年有余。2010年,薛亚兵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对其制作的马勺脸谱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古老民间艺术的“新生代”传承人,薛亚兵有着迥异于前辈的特质,这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市场和产业化有着近乎天然的亲近和认同。近年来,他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一次次“试水”商品经济大潮,即使“被呛”,也在所不惜。
起步 时尚青年恋上民间艺术
社火脸谱绘制等民间艺术起源于上古的祭祀、驱傩仪式,源远流长。西府宝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马勺脸谱等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块土地上绵延存续了下来。然而,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马勺脸谱等民间艺术逐步从主流文化中黯然隐退,成了隐逸在乡野民间的文化“活化石”。
前些年,古老民间艺术无人传承的消息时时见诸报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追逐时尚文化,数码产品、流行音乐、街舞是他们的最爱。从小在虢镇长大的薛亚兵显然是个“异类”,2001年,这个年轻人拜一位民间老艺人为师,学习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当时,薛亚兵刚刚二十出头,那一年,大街小巷的年轻人脖子上挂着MP3,精力过剩的帅哥美女们在网吧里通宵达旦地聊“QQ”。与那些时尚男女同龄的薛亚兵却悄然来到天王镇曹家沟村,轻轻敲开一户农家的木门,向年过古稀的民间艺人曹彦云讨教社火脸谱的绘制技艺。
年轻、阳光、帅气的时尚青年“遭遇”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定要演绎一段与众不同的浪漫“情缘”。
陈仓区政府驻地虢镇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城,每逢正月,四村八乡的社火队都要进城游演。社火表演最传神的莫过于脸谱,这些脸谱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不同的纹饰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辨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为刚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侠野,金银为神妖。薛亚兵从记事起,就对社火特别感兴趣,社火脸谱鲜艳的色彩、奇特的构图、传神的寓意,都令他如醉如痴。如今,自己要亲手描绘社火脸谱了,他难抑满腔的激动。激动之后,便是三年多的寂寞苦练和孜孜不倦。2004年,薛亚兵学成出师,踌躇满志的年轻人雄心万丈,决心将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发扬光大。
困局 手工生产难以应对大批量订单
早年间,民间艺人们制作的马勺脸谱等工艺品,除了在祈福、祭祀仪式上做礼器,便是亲友馈赠或自我把玩,而能上市交易的少之又少。民间艺术大多已被边缘化,一些“绝活儿”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薛亚兵敏锐地意识到,马勺脸谱这门民间艺术要想生生不息,必须与市场和产业化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被拯救、被传承。
2004年深秋,薛亚兵背着几件精心描绘的“得意之作”来到古都西安。在西安几个知名的文化市场,他一间店铺挨一间店铺地推介,结果竟没有一家愿意代售他的马勺脸谱。黄昏时分,薛亚兵蹲在钟楼下,看着街道上车水马龙,流下了失望的泪水。热爱民间艺术,并立志以此为终生事业的年轻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凉。
所幸的是,薛亚兵没有因此半途而废,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坚守。几番挫折之后,薛亚兵的马勺脸谱得到了人们的青睐。2007年,洛阳国际集邮展将他制作的“青龙”马勺脸谱评为最佳贡献奖;2008年,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收藏了他制作的“十二生肖”马勺脸谱;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薛亚兵精心制作了“龙腾四海、凤舞九州”巨型马勺脸谱,一个主勺套九个次勺,长2009厘米、宽1949厘米,经央视报道后,这件惊世骇俗的民间工艺品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随着知名度不断飙升,薛亚兵和他的马勺脸谱逐步登上了“大雅之堂”。2010年,深圳文博会上出现了薛亚兵的身影。在被称为“世界展会之王”的上海世博会上,薛亚兵更是大放异彩,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亲临他的展位,对薛亚兵的作品进行认真鉴赏之后,这些古老东方的神秘工艺品让其赞不绝口。
薛亚兵的马勺脸谱得到了主流文化的认可和接纳,他也成了国内国际各种文化展会上的“常客”。薛亚兵“红”了,他的作品“火”了,在北京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位客商相中了薛亚兵的“压轴之作”——“龙腾四海、凤舞九州”巨型马勺脸谱,并开出了3万元的高价。然而,这件凝聚了太多心血和智慧的作品已成了“孤本”,仅巨大的木坯一项,就难以复制。与此同时,浙江义乌等地的文化产品经销商纷纷向薛亚兵开出大批量订单,要求他提供数量众多的马勺脸谱,且出价不菲。
十年来苦心孤诣、寂寞坚守的薛亚兵终于守得“云开雾散”,市场的大门向他“轰然”打开。而雄心勃勃的“新生代”民间文化传承人却遭遇到了新的尴尬——马勺脸谱的手工生产根本无法应对大批量的订单。
求变 保护开发追逐产业化理想
无锡的惠山泥人是蜚声海内外的民间工艺品,得市场经济风气之先的无锡人面对产业化“诱惑”,没有把握好“经典式保护”和“产业化理想”的关系,大机器生产出的惠山泥人失去了民间艺术的泥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结果遭遇灭顶之灾。惠山泥人也因此从高雅且充满神秘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大路货”。“绝不能让宝鸡马勺脸谱重蹈惠山泥人的覆辙!”薛亚兵暗下决心。
马勺脸谱凝聚了无数代民间艺人的智慧,要窥其堂奥,得其真传,实属不易!没有数年的艰辛临摹,终究只能是“二把刀”。如果为了承揽大批量订单,而降低马勺脸谱的艺术品位,无异于杀鸡取卵。薛亚兵没有盲目在生产环节上“扩军”,而是将目光转移到脸谱新的介质上。社火脸谱原本只绘制在人的脸部,后来,有人将其绘制到了形如人脸的马勺上,从而开启了马勺脸谱这一新的民间艺术品类。宝鸡是青铜器之乡,如果能将社火脸谱绘制或雕刻在青铜器上,就可以打破马勺木坯短缺的瓶颈。想到这里,薛亚兵喜不自禁,今年8月,民间工艺史上绝无仅有的青铜器脸谱诞生。记者在薛亚兵工作室见到这个以神话人物“王灵官”为原型的青铜器脸谱,神奇的纹饰蜿蜒在神秘的青铜器上,拙朴而苍凉,遥远年代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不禁一动。
据薛亚兵介绍,以青铜器为介质的马勺脸谱,突破了坯料无法大批量采集的瓶颈,使产业化生产具备了可能性。同时,薛亚兵还将社火脸谱绘制在了瓷器、玻璃制品之上,使脸谱艺术在观赏性之外,又平添了实用性和功能性,从而将这门民间艺术的产业化之路蹚得更加开阔。
一系列大胆的创新,让马勺脸谱的产业化理想越来越接近现实,薛亚兵也找到了从困局突围的路径。目前,这位民间艺术的“新生代”传人正在忙着筹办“宝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协会”,他决心将马勺脸谱打造成名扬世界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记者 崔晓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