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里的“知识家园”——马岔乡师家坪村创新实验小学采访小记
12月的一天,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子洲县马岔乡师家坪村的创新实验小学。几栋标准化的教学楼、宿舍楼、幼儿园相依而立,若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山村小学。
师家坪村创新实验小学是该县首批撤并整合办起来的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学校配备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阅览室、标准化食堂,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走进课堂,有“课堂文化”,路过花圃,有“花圃文化”,回到宿舍,有“宿舍文化”,在衣食住行上考虑周全,让学生悦身悦心,学校被称为“理想的知识家园”。
师家坪村创新实验小学拥有“家园式”的校园建设,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严谨的校园管理,有细致的生活指导。周伟贵校长说:“总而言之,就是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教育、规范化管理、文明化示范,让学生体验到温暖的家庭氛围。”
“目前,学校共设8个教学班,拥有教师20人,学生480名,除幼儿园和家在周边的孩子外,有377名学生在校寄宿。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在寄宿制生活中,引导孩子从小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将使其终身受益。”副校长冯早春说。
课堂上有老师传授知识,下课后有生活指导老师负责饮食起居,越来越多的山里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念书,没了早晚赶路的担忧。学生受益的背后,是老师们辛勤的付出。“过去,只要上好课就行,现在我们的角色更丰富了,既当老师又当保姆。相比以往,工作更累了,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确实很让人欣慰。”教语文的张老师笑着说。
学生曹金瑞以前在高坪乡的一个小学读书,学校条件比较差,去年转到这个学校。曹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以前有很多坏毛病,不爱学习,自控能力差,有时候还拿着家里给的作业本钱去赶戏场,自从孩子转到这个学校,老师会利用课后时间给他补习,现在孩子不仅对学习有了兴趣,回家还主动帮大人干活呢。
记者发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还给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连锁效应。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既合理地配置了教育资源,又吸引了不少出去供孩子念书的年轻人回村子来发展,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年轻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记者刘绪明 安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