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回忆与艺术
“捏面人喽,孙猴子、猪八戒喽!”随着这悠扬的叫喊声,记者在边西街的一条小巷里找到了民间艺人老张。老张告诉记者,他1948年出生在四川,5岁时随父母搬来西安,自己的手艺就是师传于父亲。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老张说:“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哪有现在娃娃这么多的玩具啊。父亲平日就捏点面人给我们兄妹几个当作玩具玩,父亲的手艺好,捏的猪八戒、孙悟空一个个活灵活现。”回忆起小时候的画面,老张的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
现在会捏面人的人越来越少了,愿意学捏面人艺并将其作为一项事业的人更少,当记者问及老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时,老张遗憾地说:“这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了,到现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种艺术的遗失,我觉得一方面是现在的年轻人受国内外各种新信息的影响和冲击太大,对传统东西不怎么感兴趣了,像我孙子现在才8岁,玩具都是掌上游戏机,对我捏给他的面人都不怎么稀罕了。另一方面,现在生活压力大,做这个又挣不到钱,老一辈的手艺没有人继承,就逐渐被遗忘了。现在不是都提倡创新么,我也准备跟上时代的潮流,把新的文化元素融入进去,现在的孩子都喜欢些卡通形象,我正在研究捏灰太狼和喜洋洋呢!”老张幽默地说道。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极高的民间工艺品。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颜料、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及国内新潮流的涌入,面人的手艺已逐渐消逝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即将在我们记忆中消失的传统工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让传统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