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录户县“农民画乡”:双手绘绣新农村

2011-11-23 11:27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户县,位于美丽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东连长安,西接周至,沃土千里,风景如画,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千年名刹草堂寺,道教祖庭重阳宫,古代小木作绝品公输堂等人文胜地,曾留下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明代文学家王九思,抗日名将关麟征,鏖战中条山战役的赵寿山,为户县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让户县熠熠生辉。

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户县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足音,户县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全省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成为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户县文化工作共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各种奖励300多项。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圈的设立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户县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为户县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大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作为基层文化主要阵地的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两馆达标建设也是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目标要求。对户县来讲,最关键的也正是要破解两馆建设难题。针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户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于今年2月25日破土动工。新两馆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规划设计,为8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总投资2352万元,设计标准高,功能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目前工程主体已封顶。

此外,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投资806万元的全国一流的农民画珍藏馆主体已完成,进入内部装饰阶段;对县剧院、电影院进行维修改造,对乡镇文化站、农村健身广场等一系列文化工程进行配套。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标准乡镇文化站12个,农村标准文化室50个,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518个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健身广场188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三级应急广播实现全覆盖。同时,抽调专业干部深入乡镇,强化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做到村官再换,场地不占,队伍不散,活动不断,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网络建设日趋完善,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

创新模式,农民画散发新魅力

从西户高速进入户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两旁民居外墙上色彩斑斓的农民画,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的世界,向人们昭示着户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文化身份。站在西汉高速户县出口,就能看到方寨村两旁关中农耕历史文明和民情风俗的靓丽画卷。

户县是中国农民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农民画乡的杰出代表,农民画已成为陕西农民的骄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户县人就用稚拙夸张的线条和浪漫变形的传统民间绘画语言将户县推向了全国,推上了世界民间艺术舞台。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户县农民画从传统民间绘画中脱颖而出,以其地域特色显明,民间艺术风格浓郁,色彩热烈,表现手法稚拙、浪漫、大胆等特点,自成体系,在世界民间绘画艺术园地中一枝独秀,成为陕西响亮的民间艺术品牌、户县文化的金字招牌。

为了做大农民画这个文化品牌,户县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农民画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户县县委、县政府推出《户县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设立扶持奖励基金100万,其中80万元用于农民画事业发展。

近年来,户县累计培训农民画作者1000多人次,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农民画创作日渐繁荣,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目前,户县拥有农民画骨干作者300余人,2万余件作品曾在国内和国际交流展出,28名作者35次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老书记》、《春锄》、《公社鱼塘》、《夜曲》、《洗布》、《两邻家》、《顺风》、《白桦林》、《吉日》等作品成为户县农民画代表之作,刘志德、李凤兰、刘知贵、雒志俭、潘晓玲、曹全堂、张青义、王文吉等作者也成为户县农民画发展的优秀代表。

为扩大户县农民画的影响,2002年和2004年户县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举办两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为壮大农民画人才队伍,近几年共投入10万元,培养新作者1000余名,创作优秀作品900多件;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多平方米。近十年来,户县先后承办国家、省、市农民画展览50余次,为北京奥运会选送作品700余件,编辑出版农民画理论研究专著7部。

为了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他们将农民画作为产业来开发,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在农民家中设立画室,成为游人看山水美景、赏民间艺术、品风味小吃、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的旅游新亮点。目前已建成有规模的画庄22个,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购画,赏画,不断扩大户县农民画的国际影响,让户县农民画散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深刻挖掘,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户县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对历史遗存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先后推出户县曲子、户县社火、户县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户县秦镇米面皮子手工技艺、户县县北迎祭城隍、户县龙窝酒制作工艺、户县布老虎、户县李氏木刻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非遗保护名录。

户县曲子有史记载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我国明代前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户县县城北街人王九思对户县曲子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2008年6月,户县曲子以真实反映明代及明以前的历史价值,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户县社火、户县蒋村正月民俗文化活动、户县秦镇大米面皮子手工技艺、户县县北接城隍、户县龙窝酒制作工艺等11个项目全部进入陕西省非遗保护名录。

最值得一提的是户县县北迎祭城隍民俗活动,该活动迎祭的城隍为西汉大将——纪信。纪信为户县古村纪家望庄人,因替刘邦殉国,被刘邦封为城隍。每上正月,县北三乡十九村浩浩荡荡,举行迎祭城隍活动,有规模宏大的迎祭队伍,有规程严谨的祭祀仪式,有声势浩大的鼓舞和高、悬、险、妙的社火等系列文艺助兴演出。迎祭城隍活动,已成为户县正月民俗活动的热点和亮点。

彰显特色,敲响本土威风锣鼓

户县的民间艺术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户县农民画,户县鼓舞是户县的又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户县518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锣鼓队。户县鼓舞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以突出的汉唐宫廷文化特色闻名全国,风格豪放、热烈、雄浑,观赏性非常高,具有震撼心灵的原始力量,是陕西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

1993年户县的鼓舞获沈阳国际秧歌节金玫瑰大奖,1994年应邀到香港演出,2004年户县鼓舞代表作《龙狮鼓舞》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户县鼓舞先后到北京、沈阳、大连、重庆、香港、上海、厦门等全国60多个城市应邀表演,年均收入200万元以上。1990年至今,户县已连续举办九届春节民间鼓舞大赛,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的民间鼓舞艺术队伍。

2011年春节举办的户县第九届民间艺术节暨鼓舞大赛,户县18个乡镇(2个旅游区管委会)组织的90个民间艺术方阵、37家鼓舞队在县城大街展演、巡游,表演队员近20000名,现场观众达20万人次。

2011年9月,户县组织500人的全省唯一农民鼓舞队,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大型开幕式表演,激昂的音乐,铿锵的节奏,忘情的表演,充分展示了户县鼓舞汉唐文化魅力,震撼了全场观众,被组委会授予突出贡献奖。持续不断的鼓舞活动,为户县赢得中国鼓舞之乡的光荣称号。通过活动,广大群众实现了文化参与权益,享受到了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与户县鼓舞媲美的还有户县社火。户县社火历史悠久,距今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户县社火主要包括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狮子舞、龙舞、大头娃、竹马、高跷、旱船、地游等。其中芯子社火以高、悬、险、妙著称,每当过年过节耍社火时,乡村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积极参与,成为乡村欢乐总动员。2005年,栗峪口村高跷队赴广东中山市演出,户县乔家庄的背社火、穆家堡社火、杨家堡社火、宋南社火已成为陕西关中社火的代表作。

户县鼓舞

农民画培训班

即将投入使用的户县图书馆

农民画家在创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交警凌晨突袭检查校车 无老师看管且没系安全带

    2011-11-22 16:11阅读

    西安一周天气预报(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3日)

    2011-11-07 09:32阅读

    高陵县在西安市首推高中生全免学费政策

    2011-10-19 12:58阅读

    陕西稳定市场价格 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

    2011-10-13 12:09阅读

    西安公路客运实现网上售票 每人最多3张需提前取

    2011-10-09 09:49阅读

    西安工商局出台43条服务优惠政策

    2011-09-30 16:16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