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人行道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
继10月20日上海市3000辆出租车系上了“文明绿丝带”,出租车司机们承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后,上海市公交车、大型车、私家车昨天也纷纷响应加入,首批3000辆公交车同步系上了“绿丝带”。(11月21日《文汇报》)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人行道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
看多了听多了行动车在斑马线前风驰电擎甚至横冲直闯的情形,今天读到这条新闻,如有清风拂面。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斑马线上的路权主要属于行人,车行斑马线时,司机要有“借道”意识。机动车行经斑马线,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这不仅是交通秩序问题,更是社会公平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内涵也深,外延也广,然而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一定有这么一条:行人在斑马线前能得到机动车的礼让。今天每个城市都很看重城市形象,宣称要打造“人文城市”、“魅力城市”。城市形象怎么样,是不是“人文”,有没有“魅力”,有一个检测指标,这就是斑马线是否真正成了行人的“生命线”。
我们今天正在走向汽车时代,汽车时代的一个标志是有大量的汽车,但决不等于马路上汽车多多就可以称为汽车时代。汽车时代不是汽车的时代,而是“人”的时代,是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时代体系。一个真正成熟的汽车时代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汽车对行人所表现出的尊重。而要是连斑马线也形同虚设,甚至斑马线成了“夺命线”,那么汽车多了,也难称汽车时代,而只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时代”。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与机动车相比,行人明显处于弱势,因此更需要在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得到保护,赋予行人在斑马线上的绝对优先权——让这个理念深入人心,除了道义的千呼万唤,除了需要司机有社会责任感。更须法律出手。斑马线前须减速礼让行人,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并有相关罚则。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处罚的很少。斑马线上“人躲车”的现状,主要因素就缘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既然交通法规成了稻草人,既然斑马线前车不让人也没事,又还有多少司机会把车让人当回事?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线”,须先让其成为“高压线”——谁违章就罚谁。处罚在斑马线前不让行人的机动车,也许较难,但再难也该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