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926.6公斤,袁隆平超级稻创纪录
昨天下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制的“Y两优2号”隆回县百亩超级杂交稻经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获得亩产926.6公斤的成绩,这预示着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抽取3块示范田,“亩产926.6公斤”
9月18日,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厅、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教授,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水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由程式华研究员担任组长,由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石庆华教授担任副组长。专家组在考察了百亩攻关现场的基础上,将攻关片所有田块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了2号、5号、8号共3块示范田。2号田实收面积501.2平方米,实收毛谷920.1公斤;5号田实收面积599.1平方米,实收毛谷1165.9公斤;8号田实收面积562.0平方米,实收毛谷1106.1公斤。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亩产926.6公斤!”当程式华宣布这一数据时,现场爆发了长时间的掌声。袁隆平满脸笑意地站起来向大家表示感谢。
“当我‘90’后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
袁隆平在大家的掌声中发表感言。他回忆,这些年来,他的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行,1999年攻下亩产700公斤、2004年800公斤,再到了今年的900公斤。“突破900公斤大关,而且是百亩稻田,难度非常大!”
说到过900公斤大关的意义,袁隆平只总结了一句话,“标志着中国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于国际水平,极大增强了自信心,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攻克第一期700公斤关口用了四年时间,上800公斤台阶又用了四年,跃上900公斤用了七年,袁隆平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
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提出,他的下一步目标是,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上1000公斤。他认为,理论上行得通的,因为现在的水稻光能利用率为5%,而长沙的光能理论上能使亩产达1500公斤。
至于何时能达到亩产1000公斤。袁隆平非常自信地回答,“当我‘90’后时,应该可以实现!”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以及省内主要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