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网友建议优秀教师流转任教 西安教育官员称可试点(2)

2011-03-03 08:5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巨讨厌猫:早就有报告说奥数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锻炼人思维的东西,这种东西确实在中国运用已经变相变质了。作为家长,以后不会让自己孩子学这个。相反地,这种东西容易引起孩子对真正意义上数学的厌恶,奥数已经毁了很多孩子了。

香烤干酪:奥数其实就是为了难而难的,很多一流数学家都不屑做奥数题,都是一些二三流的数学家发明的这种奥林匹克数学,为的就是难倒别人显示自己的能力,这种破东西就在中国被用来升学,都用滥了。根本不是好东西,去好好查查奥数的历史吧!!!

乐鼠:赶紧取消吧!把它当成兴趣或是提高班学学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择校的敲门砖实在不可取!

我怎么老改名啊:奥数真的是个锻炼思维的东西,小时候学过,很喜欢。不希望有禁令,不喜欢觉得难学不会自己不学就好了,别让喜欢的人们没地儿学。以后如果有了孩子,我会鼓励他去试试,喜欢就继续,不喜欢不强求。

安徽铜陵治奥数先刹择校风把每所学校都办成重点
安徽铜陵是国内为数不多远离奥数的城市。

教育研究者和国内媒体一致认为,铜陵之所以远离了奥数,是因为这里从根本上解决了“择校”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两大顽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铜陵的校园里也有“逸夫楼”,但两楼所在学校并不是当地人眼里的“好学校”,而是公认各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校。

2005年10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在铜陵召开。教育部有官员在会上指出,铜陵在推行有效遏制“择校风”方面创造了奇迹,这证明“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不可为,而是愿不愿为”

安徽铜陵,近年来被国内媒体广泛关注,不是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铜都”,而是这里是国内为数不多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的地级市。“铜陵现象”被作为“教育均衡实践示范户”广为传播——这里几乎没有“择校”。用当地人的话说,“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

铜陵一中大门口,记者问14岁的何晓怎么不学奥数。小家伙反问:“我不喜欢数学,学它干嘛?”

铜陵一中理科试验班高二的刘彧同学,是2010年全国奥数比赛金牌得主。有记者问他对奥数的看法,他说“学习奥数就是和数学谈恋爱的过程!”言下之意,喜欢它、对它有兴趣,所以才走近它。

铜陵市教育局宣教科工作人员姚连军答复本报记者说,铜陵之所以没有奥数,是因为彻底解决了“择校”问题。而解决“择校”的最好利器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让学校和学校之间几乎没有差距。

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重点

上世纪90年代,铜陵的“择校”风之盛不比国内其他城市弱。

当时铜陵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矿区企业所办学校,另一类是市属学校,多由市教育直管。缘矿建镇的城市特点使铜陵的学校呈点多、线长、规模小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矿学校随着“铜都”矿产资源的枯竭而越来越差。为给孩子找个好学校,家长纷纷挤破脑袋将孩子往市区学校送,使铜陵市区学校压力骤然加大。一时间“择校风”盛况空前。

为了彻底刹住“择校风”,当时的铜陵市教委下了硬手。1997年市教委宣布取消所有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全部实施“免试就近入学”。

姚连军认为,当年取消所有重点学校的牌子,于治理“择校”而言可谓是一剂釜底抽薪的“猛药”。

虽然重点学校的牌子取消了,但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家长和学生还是认为“铜陵一中”是最好的。为了打破这个概念,铜陵市将铜陵一中一分为二,高中依旧为一中,初中部则成了铜陵市第15中学……

孩子小学升初中非要读“铜陵一中”的家长彻底死心了。

还有一个关于“扶持弱校”的例子,铜陵5中原为铜陵郊区一所“猪嫌狗不爱”的学校。市教育局为了改变5中的形象,1996年从多所学校抽调数名骨干到5中任职。新领导到学校后没有几天,教育局就给5中一次性配备26台486电脑……当时的铜陵一中用的不过才是286。

铜陵5中从此面貌大变

为了化解家长心目中的“重点”情结,铜陵市还规定,该市唯有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市一中”和“市三中”,每年都要从招生总数中拿出30%的指标,按照中考人数比例分配给各所初中。这样一来,每个学校的孩子都有可能考取重点高中,家长放心了,各个初中学校的生源也稳定了。

铜陵市教育局原局长、现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金燕,曾说过这样一句被广泛传播的话:只要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了,“择校”自然就不存在了。

没“择校”压力奥数无足轻重

在铜陵,“扶持弱校”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据铜陵市财政局提供的资料,这些年来,铜陵将全市教育附加资金的75%以及高中计划外资金的20%用于薄弱学校的建设。

铜陵的“弱校”不仅资金上得到保障,市教育局还专门出台政策,专门为薄弱学校选派了一批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校长去“弱校”任职带动。

记者问姚连军,如果好学校的老师不愿意去怎么办?姚回答说:工资待遇一分都不会少,甚至还有补贴。另外在职称聘评、评优评先方面还有倾斜照顾,为什么不去呢?

铜陵7中在2004年以前非市教育局直管,是当地人嗤之以鼻的“烂学校”,校舍简陋,师资人心不稳。“扶持弱校”计划实施后,用了5年时间就“翻身”了,如今的铜陵7中片区学生流失率和教师流失率保持在零。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从2004年开始,铜陵市就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无条件”享受和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2006年开始,铜陵市又在安徽省内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杂费,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市级教育附加的20%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时间,当地共投入经费5496万元,用于4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同时,铜陵市城乡学生的升学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归于统一。据当地媒体报道,从2010年中考开始,铜陵所有的农村考生将和市区考生一样,使用智能化检测卡,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体能测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我省发生冬春连旱可能性较大 25日—28日将迎来较明显降水,有利

2011-02-27 10:34阅读

陕西李林书法入编“《中华美德大典》千米书法长卷”

2011-02-23 20:55阅读

映象陕西